当前位置:通知公告


学科思想是教学的灵魂


分类: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1-12-25


道德课堂要求学科教师必须把握“3个前提”,即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把握不好这3个前提,教学设计就无从谈起。道德课堂之所以把学科思想置于“3个前提”的首位,是因为知识、思想和能力是学科教学的3大要素,学科思想则是学科教学的精髓和灵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知识储存和能力发挥的状况,同时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
    学科思想是指由学科专家提出的对学科发展和学科学习最具影响力的那些观念、思想和见解,是“知识”背后的“知识”。例如,数学学科中的变式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学学科中的守衡思想、动态平衡思想,生物学科中的自组织思想,等等。学科方法是根据学科内在的规律和特点,总结和归纳出来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例如,数学学科中的化归法、递推法、列举筛选法,化学学科中的等效法、终态法。
    一般而言,学科思想对学科方法起着指导作用,学科方法则是学科思想的具体化反映。在很多时候,学科思想与学科方法并没有确定的界限,比如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既是一种学科思想,又是一种学科方法,因而人们通常将学科思想与学科方法统称为学科思想方法。概而言之,学科思想方法就是指能够反映学科知识本质、学科思维特点和学科学习规律,对分支学科发展和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那些基本观念、思想和方法。
    学科教师要正视和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学科教学普遍忽视了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的教学,却又使学生的知识学习陷入庞杂、零散而缺乏整合;强调解题技巧的训练,却又使学生的技能学习停留于浅表、机械的水平而缺乏创造。
    “只要不考试,就总有讲不完的知识和做不完的习题。”这是许多教师,特别是毕业班教师的深切感受。是否真的有那么多知识需要教师不辞辛劳地讲解?是否真的有那么多习题需要学生不厌其烦地训练?更进一步讲,学科教学的精髓和灵魂究竟是什么?一致的答案是:学科思想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想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的学生连接在一起。”事实上,谁把握住了学科思想方法这一精髓和灵魂,谁就能举重若轻地组织教学;谁缺乏对学科思想方法的把握,谁就只能被迫陷入学科知识的汪洋大海之中,面前总有讲不完的知识和练不完的习题。
    领悟、获得学科思想,是道德课堂落实“三维目标”的要求。“三维目标”要求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中,掌握学科学习的方法,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协调的发展。道德课堂认为,学科思想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思维品质的提升和精神成长,是最大的课堂道德,是课堂教学的“道”、“规律”,是教师学识和人品、课堂能力、课堂艺术、课堂智慧的结晶,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具体体现。
    目前,郑州市的老师们在细化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和学材的基础上,正在努力提升“学科课程纲要”、“作业规划设计”和“导学案”的编制水平,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必须把握本学科的学科思想。只有牵住了学科思想这根红线,才能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认识到其中的规律,再“教”知识或学知识,才能纲举目张。更重要的是,只有成体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科课程目标具有3个维度,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领悟并获得学科思想,掌握学科学习方法,提升学科学习能力,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领悟和把握学科思想,牵住“学科思想”这根红线,是学科教学的“道”。以合乎道的途径,才能至于德之目标;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科教师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作业规划设计”和“导学案”的水平,才能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才能“减负增效”,才能教得高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也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教师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学,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都符合道德要求,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成长方式,才能给学生以“价值生命”!
文档预览关闭